贵州安顺大超蜂糖李苗木种植基地

他嫁接推广的“贵州蜂糖李”,助推一个镇的贫困户都脱了贫

发布时间:2025-02-24


李子也有“仁”

——记贵州省镇宁县六马派出所教导员刘永文

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镇是距离县城63公里的一个偏远乡镇,但在镇宁的农业经济中却起着龙头作用——这得益于当地盛产的一种水果“蜂糖李”,今年,该镇依托李子产业,让贫困户全部脱了贫。

说起“蜂糖李”不得不提一个人,他就是六马派出所教导员刘永文。近日,记者前往该派出所采访了他。

1

“蜂糖李”的来历

刘永文在六马镇长大,他家所在的果园村原名叫烂田村,一个坐落在山上的苗族村寨,村民在山沟里垦出零星的几块田地,因为缺水、背阴而收成差,所以叫做“烂田”。以前村民以种植油桐树为主,但从1998年开始,随着紫茎泽兰野蛮入侵,油桐树枯死,产业链条遭受灭顶之灾,许多村民由此返贫,生活困难。

穷则思变,为了生存,苗寨人种板栗、种橘子、种药材,但始终不及油桐带来的效益大。对此,刘永文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。他想,要因地制宜,不能盲目引进和模仿。

刘永文热心给村民讲解“蜂糖李”的嫁接技术。

工作之余,刘永文喜欢学**一些果树嫁接方面的知识。15年前,他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,选用不起眼的桐果李树作为接芽,用当地黄蜡桃作砧木进行嫁接,经过反复试验,香果果“蜂糖李”问世了。多年来,刘永文不断推广嫁接“蜂糖李”的技术,让乡亲们尝到了收获的甜蜜,烂田村也因为规模化栽种李子更名为果园村。

果园村的李子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水果经销商。

家家户户忙着种植“蜂糖李”,刘永文也没有闲下来。有栽才有树,有树才有果。有果要有路,有路要有场。以前进村的泥路不好走,运输李子的车辆进不来,村民要人挑马驮运到十多公里以外的镇上去卖,**只能挑一次,大量的李子烂在树上,刘永文心痛不已。道路通,百业兴。刘永文一边向当地**委、**汇报争取项目资金,一边挨家挨户动员村民让地修路。

“别人让地能得到一大笔补偿,我们让地能得到什么好处?”有些村民不乐意。

“要占地,先占我家的;要砍树,先砍我家的。”刘永文和妻子商量后,砍掉自家70多棵处于盛果期的“蜂糖李”树,让出了一条宽4米、长400米的路。

“要说损失,谁家的损失有刘永文家的大?”有意见的村民想通了。

2014年底,道路修通了,水果市场也平整出来了。村民们把运输李子的路,以刘永文的乳名命名为“龙城路”。

分享:

【如果您还没有关注“公司名称”手机网站】

Top